國內景點 · 旅遊

[旅遊]旅遊是為了回家呀!當深度旅遊正夯,想發展觀光的我們夠認識自己嗎?

DSC_0367.JPG

​  

算一算回家生活也有兩個月了

回家啊!是一條跟自己慢慢對話的路

很多人都會問

這麼年輕為什麼不去外面闖闖呢

我也次也都只是笑笑,說些比較可以直接了解的原因

然而讓我回到這個從小長大故鄉的原因

其實有很多

現在正在聽著李宗勝的山丘

如果你想要把這些故事聽完,也開著一首歌,配這篇文章吧!(因為有點長哈哈)

DSC_0242.JPG

(↑戀鄉的情緒很多跟這片土地還有上面的生命有關,我喜歡看他們神采奕奕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)

我還記得在大學的時候

我看過一句話,是廖鴻基老師說的

『我生長於花蓮,也將終老於花蓮』

當時我就覺得,這是我這一輩子聽過最浪漫的話(雖然這一輩子也才過了20幾個年頭而已)

這種戀鄉的情緒,就像發酵一樣

起初並不覺得如何,但是,發酵過後也就只有自己知道那些情緒的滋味

所以大學選了花蓮,畢業了也留在花蓮

我知道有些人現在也正嘗試著回家,尤其是原鄉的孩子們

但是不要緊,時間會指引你到你該去的道路上,至少我是如此深信的

對我而言,選擇留在花蓮,並不代表把自己的眼界限制在花蓮

還是得吸收世界的新知,還是得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

旅遊,成了一種途徑

而旅遊這件事本身,最後的目的就是要回家。

藉由旅遊看看外界

你會更了解自己、更貼近自己,才能定義自己,往自己該走的路走去

最近姊姊鼓勵我報名了一個比賽

是花蓮部落新美學 酷卡大賽

花蓮部落新美學 ​粉絲頁點我點我

當時看到的報名文字是這樣的….

“聽,部落的聲音

看,部落的樣貌

構築,部落的生活

花蓮部落新美學邀請原民青年,踏足花蓮縣境內的不同部落,也許那原本就是

故鄉,也許那是某個嚮往的地方,或是新的陌生旅程。”

“花蓮部落新美學是正在推展的一項計畫,推動花蓮縣部落的旅行、產業發展,

透過酷卡徵件大賽,希望召集部落青年一同投入,關注部落發展的議題,以創

意美學的方式,詮釋部落、介紹部落,讓部落自己說部落的故事。除此之外,

在創意酷卡的畫面呈現下,引起大眾對部落的興趣與了解,更可能讓旅人踏出

未知的旅程,前往部落,實際一探究竟。”

覺得這個比賽很有趣

而且還有一個能跟面對面的一日工作坊

12019365_10153171377757939_346417205_o.jpg

當天就是一整天的工作坊課程

12020115_10153171378422939_1698688991_o.jpg

12022070_10153171377442939_1797934554_o.jpg

當天還能跟李道明老師面對面

給了我們很多寶貴的建議!

奇妙的地方是,這個比賽鼓勵參賽者完成在花蓮境內的旅程

完成的會有車馬費上限1000元的補助

就這樣,我也開始找尋我的故事,我的部落新美學

因為大學的緣故,讀了很多原住民族相關的議題

這次旅程我讓自己呈現一個放空的狀態,不帶任何紀錄文字的東西

只是靜靜的關注在我在這個部落的場域中

我與這個空間的震盪

關注在我心裡面慢慢湧出的每一個情緒

自己把馬遠部落走過一遍,還去了娜荳蘭部落看看他們的豐年祭

 兩個部落是完全不同的心境

一個是自己最熟悉卻也最陌生的部落

一個是成年之後才知道的部落

今天就先分享娜荳蘭部落吧

今年參加他們的豐年祭是第二次了吧

去年有下場跳舞,今年則是選擇在場外慢慢的觀察

說實在我一直都很喜歡文化豐饒的地方

光是在開車前往豐年祭祭場(註1)的時候

在路上就看到當地居民其他宗教的儀式活動

霎那間覺得台灣有他們真好!

在豐年祭進行的期間

我看到了一對情侶,男的在場上跳舞

兩個看起來是剛開始交往

女孩在場下用手機捕捉著男朋友的身影

男孩時不時會把視線飄向女孩身上

男孩的長輩在這個時候靠過來和女孩寒暄

12032073_1490586994598981_3172537254540395759_n.jpg

(2015那荳蘭部落豐年祭,如有不妥請告知撤除照片)

先不論各部落現行的豐年祭的形式如何,是不是維持完整的傳統

我只覺得這個部落還有這麼多人願意在炎熱的夏日

只為了參加部落的豐年祭沒有其他目的

就在場上跳舞

而場外看似是脫離文化、脫離祭圈的場域

但是文化其實也正在其中慢慢流動

我一直都覺得當代原住民除了參與文化活動之外

也彼此要有個共識

文化是一群人長久生活下來的習慣

當代原住民選擇留下去的文化,又是什麼?

ˋ直接複製上一代給我們的文化呢?

還是經過自己身體內部再思考過後,重新詮釋的文化樣貌?

而我們又是希望下一代是怎麼看我們的?

2015-08-06-09-16-56_photo.jpg

所以這次在發想酷卡設計時

主要的核心概念是新與舊

同樣的一種東西,在上一代眼中市怎麼存在的

而在我們當代原住民孩子的眼中又是怎麼存在的

所以這次選用了幾個比較代表性的物品來做酷卡!

植物、物品、還有地點

相較之下,真的會有一種時間流動的感覺

文化必須是要活水,活水才會流動!

 期盼未來台灣能夠更有深度的展現多元文化的美麗!

恩…

其實還有很多想說的

以後慢慢說吧!

DSC_0229.JPG

(薪火:烤火在原住民族的社會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有機會在分享給大家為什麼我們這麼愛烤火!!

也因為這樣,每次看到伙堆中的薪火,總是讓我有平靜的感覺)

你呢?

如果要你去一個原住民部落旅遊

然後再發想成酷卡設計!

你又會想要做什麼呢????

快留言留言!我這裡有美美的幕夏明信片還有我自個兒做的小酷卡要分享喔!

到時會選出一位送出喔^^

備註1:會稱為祭場是因為豐年祭本來就是一種與神靈溝通的場合

所以想要參加豐年祭的朋友記得遵守基本禮節

並帶著尊重的心態前去!

有些時候部落會有大家同樂的時段,請記得確定了這個時段是大家可以同樂的時間才可以一起下去喔^^

今天就先這樣啦~掰以~~

_________________

⭐️如果有幫助到你的話!幫我按個讚呦!⭐️

⭐️也歡迎分享給妳覺得需要的朋友喔 !⭐️

⭐️下次見!也可以在下面其他地方找到我⭐️

_________________

🍒合作請洽信箱:savimq92@gmail.com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本文皆為本人親自試用過後的體驗心得(非商業性質)僅供參考。產品成分及功效說明,引用商品或官網(含粉絲團)所載,不等於宣稱具有療效,每個人使用習慣、體質膚質不同,實際效果依每人體驗為主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發表迴響